导读:河南成人高考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2020河南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的复习考试内容用于复习参考,详细介绍了各个章节知识点的考察要求。
生理学
(一)绪论
【要求】
掌握内环境与稳态的基本概念;了解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及控制系统。
1.内环境与稳态的概念。
2.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1)神经调节
①反射与反射弧。
②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2)体液调节
①激素调节。
②神经一体液调节。
③局部性体液调节。
(3)自身调节。
3.人体功能的控制系统
反馈调节、负反馈、正反馈的概念。
(二)细胞的基本功能
【要求】
了解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掌握兴奋性和兴奋的概念,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掌握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兴奋和传导的方式和特点;了解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
(1)单纯扩散。
(2)易化扩散。
(3)主动转运。
(4)出胞作用和人胞作用。
2.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1)刺激、兴奋和兴奋性的概念。
(2)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①阈电位。
②局部电位。
(3)细胞发生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
(4)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
3.兴奋在同一细胞(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4.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1)神经一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2)骨骼肌的兴奋一收缩耦联。
(3)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
①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②前负荷、初长度、后负荷、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的概念。
③肌肉收缩能力的概念。
(三)血液
【要求】
了解体液和血量的概念,血液的组成和主要功能;掌握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
形成及生理意义;熟悉各类血细胞的数量、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红细胞生成的原料和调节;
了解生理性止血; 掌握ABO血型系统和输血原则。
1.体液和血量
(1)体液、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2)血量与失血。
2.血液的组成和主要功能。
3.血液的理化性质。
4.红细胞生理
(1)红细胞的数量和生理功能。
(2)红细胞的脆性。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和血沉。
(4)红细胞比容。
(5)红细胞生成原料。
(6)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5.白细胞生理
(1)白细胞的分类和计数量。
(2)各类白细胞的生理功能。
6.血小板生理
(1)血小板生理特性。
(2)血小板生理功能。
7.生理性止血
(1)内源性凝血与外源性凝血的概念。
(2)血液凝固的三个基本过程及抗凝。
(3)纤维蛋白溶解。
8.血型及输血原则
ABO血型系统及交叉配血试验。
(四)血液循环
【要求】
掌握心肌生物电现象和心肌生理特性,心脏射血的过程,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及影响心
输出量的因素;掌握动脉血压的形成原理及影响因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
义;了解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微循环,组织液的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心血管活动
的神经、体液调节;熟悉冠脉循环的特点。
1.心脏生理
(1)心肌的生物电现象
①心肌工作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②心肌自律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机制。
③心肌的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与收缩性。
④正常典型心电图的波形及其意义。
(2)心动周期
①心动周期和心率的概念。
②心脏射血的过程:心脏射血过程的分期及射血过程中心室内压力、血流方向、瓣膜闭
启状态和心室内容积的变化。
③第一心音、第二心音的特点和意义。
(3)心脏泵血功能评价
①心输出量和每搏输出量。
②射血分数和心指数。
③心力贮备。
(4)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2.血管生理
(1)动脉血压的形成、正常值和影响因素。
(2)静脉血压和静脉回心血量
①中心静脉压的概念、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②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3)微循环:微循环的概念,直捷通路、动一静脉短路和迂回通路及其功能。
(4)组织液的生成、回流及其影响因素,组织液与水肿的关系。
3.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神经调节
①心脏的神经支配及作用,包括神经递质和心肌细胞膜受体。
②血管的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骨骼肌交感舒血管神经和副交感舒血管神经。
③心血管中枢的概念。
④心血管反射:压力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
(2)体液调节
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②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
③组织代谢产物的局部调节作用。
4.冠脉循环的特点。
(五)呼吸
【要求】
了解呼吸的概念及呼吸的三个环节;掌握肺通气和肺换气的原理;掌握气体在血液中运
输的形式;掌握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1.呼吸的三个环节
外呼吸(肺通气、肺换气),气体的血液运输,内呼吸。
2.肺通气
(1)肺通气的原理
①肺通气的动力,呼吸运动,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
②肺通气的阻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
(2)肺的容量与肺的通气量:潮气量、补吸气量、补呼气量、肺活量、时间肺活量、机能余
气量、余气量、肺总容量、每分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及无效腔气量的概念。
3.肺换气与组织换气
气体交换的过程,影响肺换气的因素(气体扩散的速率,呼吸膜,通气/血流比值)。
4.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1)O2的运输
①物理溶解。
附求
②化学结合:血红蛋白与0,的可逆结合;血氧容量、血氧含量、血氧饱和度的概念;氧解
离曲线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CO,的运输
①物理溶解。
②化学结合:HCO2 的形式, 氨基甲酸血红蛋白的形式。
5.呼吸运动的调节
(1)呼吸中枢的概念。
(2)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肺牵张反射。
(3)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化学感受器,CO2、02和H*对呼吸的影响。
(六)消化和吸收
【要求】
了解食物在消化道各段中进行消化的基本过程,以及神经、体液对消化腺分泌和消化道
运动的调节作用;了解食物吸收的主要部位和三种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和途径。
1.消化和吸收的概念。
2.消化的两种基本方式:化学性消化和机械性消化。
3.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
4.消化道的神经支配。
5.胃肠激素及其生理作用。
6.胃内消化
(1)胃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2)胃液分泌的调节
①促进胃液分泌的调节因素,消化期内头期、胃期和肠期的胃液分泌及其特点。
②抑制胃液分泌的调节因素。
(3)胃运动的形式:紧张性收缩、容受性舒张和蠕动;胃排空及影响胃排空的因素。
7.小肠内消化
(1)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胰液分泌的调节。
(2)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
8.大肠内消化
(1)大肠的运动:集团蠕动。
(2)排便反射。
9.吸收
(1)吸收的主要部位。
(2)三种主要营养物质吸收的形式和途径。
(七)能量代谢和体温
【要求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的概念,影响机体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掌握基础代
谢率的概念;掌握体温的概念及其正常变动;掌扑机体的产热和散热;了解体温调节机制。
1.能量代谢
(1)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和呼吸商的概念。
(2)影响能量代谢的主要因素。
(3)基础代谢与基础代谢率的概念、正常值及其生理意义。
2.体温
(1)体温的概念及正常变动。
(2)体热平衡——产热和散热
①主要产热器官及影响产热的因素。
②主要散热部位,散热方式: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
③发汗及汗液分泌的调节。
(3)体温调节中枢。
(八)肾脏的排泄
【要求】
了解排泄在维持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中的意义;掌握尿生成的过程(肾小球滤过、肾小
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及其影响因素;了解肾脏泌尿功能的调节,尿的浓缩和稀释,肾清
除率,排尿反射。
1.肾脏的功能、结构和肾血流量
(1)排泄的概念。
(2)肾脏结构。
(3)肾血流量及其调节。
2.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3.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
(1)滤过膜及通透性。
(2)滤过的动力——肾小球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
(3)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4.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1) 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葡萄糖、Na*、HCO, 和水的重吸收。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功能:K*、H*、NH,的分泌。
(3)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泌尿功能的因素: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渗透性利尿),球管平衡。
5.肾脏的泌尿功能调节
(1)血管加压素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醛固酮的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6.尿的浓缩与稀释尿的浓缩与稀释的概念。
7.肾清除率
肾清除率的概念和测定的意义。
8.排尿反射
排尿反射的概念、反射弧的组成和排尿反射的发动。
(九)感觉器官
【要求】
掌握视觉器官的折光和感光功能,听觉器官的传音和感音功能;了解前庭器官的主要功能。
1.视觉器官
(1)眼的折光功能
①眼的调节:晶状体的调节、瞳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②眼的折光异常及其纠正。
(2)眼的感光功能
①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的功能。
②维生素A缺乏与夜盲症。
③视觉基本现象:暗适应、明适应、视力、视野的概念。
2.听觉器官
(1)声波传人内耳的途径。
(2)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3.前庭器官的主要功能。
(十)中枢神经系统
【要求】
了解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掌握周围神经递质和受体系统;掌握突触传递;了解中枢抑制;掌握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调节功能;了解脑的高级功能、脑电活动和睡眠。
1.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的特征。
2.神经元活动的一般规律
(1)经典突触的概念和分类。
(2)周围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
(3)受体:胆碱能受体和肾上腺素能受体。
3.突触传递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概念。
(3)突触传递的过程和原理。
(4)突触传递的特点。
4.中枢抑制
(1)突触后抑制的概念。
(2)突触前抑制的概念。
5.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的概念、特点和功能。
(2)脑干网状结构的上行激动系统的概念。
(3)内脏痛与牵涉痛的临床意义。
6.中枢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
(1)脊休克的概念、主要表现和产生的原因。
(2)肌牵张反射的概念和类型
①腱反射的概念。
②肌紧张的概念和生理意义。
(3)去大脑僵直的概念及原理。
(4)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6)锥体系和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7)大脑皮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功能。
7.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
(2)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的功能。
(3)下丘脑的功能。
8.脑的高级功能、脑电活动和睡眠
(1)条件反射和两个信号系统。
(2)正常脑电图的基本波形及生理意义。
(3)慢波睡眠和快波睡眠的概念及生理意义。
(十一)内分泌
【要求】
了解内分泌系统和激素的概念,激素的运输方式和作用;掌握激素调节的下丘脑一腺垂体一靶腺关系;掌握人体内几种主要激素(生长激素、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和分泌调节;了解其他激素的生理作用。
1.内分泌系统的概念
(1)激素及其运输方式。
(2)激素的分类。安凉黑
(3)激素的作用。
2.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
3.垂体的内分泌功能
(1)腺垂体
①腺垂体激素的种类。
②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
③腺垂体分泌活动的调节:下丘脑一腺垂体―靶腺关系。
(2)神经垂体
①激素的种类。
②催产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4.甲状腺
(1)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2)碘缺乏与地方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
5.肾上腺
(1)肾上腺皮质
①糖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②应激的概念。
(2)肾上腺髓质
①肾上腺髓质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调节。
②应急的概念。
6.胰岛
(1)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
(2)胰岛素的分泌调节。
7.甲状旁腺
(1)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及临床意义。
(2)甲状旁腺激素的分泌调节。
8.性腺与生殖
(1)睾丸的功能:雄性激素的生理作用。
(2)卵巢的功能: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生理作用。
(3)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孕激素、促性腺激素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变化及其与排卵和月经周期的关系。
以上是2020河南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生理学部分的复习考试内容要求,考生如需获取更多资料可以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点击领取2020河南成人高考全部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