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商丘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济源 |
当前位置: 河南成人高考网 > 专升本学习资料 > 文章详情

专升本《医学综合诊断学》第四章(实验室检查)知识点总结(3)

来自:河南成人高考网
时间:2020-08-12


导读:河南成人高考医学类专业专升本层次需要考生考试《医学综合》科目,本网站整理出各章节考察知识点总结供考生参考,考生复习还是要以教材课本为主。


本章节考纲解读


掌握常用实验室检查的内容、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掌握心电图导联的组成,各波、段、间期的命名、参考值及临床意义。了解血气分析的指标和临床应用;熟悉胆红素代谢;了解常用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电解质、肾功能、血清酶、心肌酶及心肌蛋白)的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掌握典型正常心电图的特征,以及心房与心室肥大、急性心肌梗死和常见心律失常的心电图特征;掌握肾功能、肺功能和超声心动图检查的内容。


尿液检查


一、尿常规检查的内容及临床意义

(一)尿量


正常成人每昼夜尿量为1000~2000ml,尿量的多少与饮水量和其他途径所排出的液体量有关。


1.多尿每昼夜尿量经常超过2500ml时称为多尿。


(1)暂时性多尿见于饮水过多或慢性心率衰竭、慢性肾炎等水肿病人应用利尿剂后,或静脉输注生理盐水、葡萄糖液过多及某些药物如咖啡因等,均可致尿量明显增加。


(2)病理性多尿见于内分泌功能障碍、肾脏疾病和精神性多尿。


2.少尿或无尿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少于17ml者称少尿;24h尿量少于100ml者称无尿或尿闭,多见于下列情况:


(1)肾前性: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严重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肾动脉栓塞及肿瘤压迫等;


(2)肾性:如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及各种慢性疾病所致肾功能衰竭等;


(3)肾后性:各种原因所致的尿路梗阻。


(二)外观


颜色正常尿液多透明呈淡黄色,尿液常见的异常颜色有:


1.血尿尿液内含有一定量的红细胞时称血尿。每升尿内含血量超过1ml即可出现淡红色,称肉眼血尿。如尿液外观变化不明显,而离心沉淀后进行镜检时每高倍镜视野平均3个及以上的红细胞则称为显微镜下血尿。血尿见于肾结核、肾肿瘤、肾或泌尿道结石、急性肾小球肾炎、肾需肾炎、膀胱炎等。


2.血红蛋白尿尿内含游离血红蛋白,呈浓茶色或酱油样色,隐血试验呈阳性反应,而显微镜下未见红细胞。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内溶血;如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恶性疟病和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3.胆红素尿尿内含大量直接胆红素,呈深黄色,胆红素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见于阻塞性黄疸及肝细胞性黄疽。


4.脓尿尿内含大量白细胞或细菌等炎性渗出物,排出的新鲜尿即刻混浊,放置后有白色云絮状沉淀,经离心沉淀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主要见于泌尿系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等。


5.乳糜尿尿内含大量乳糜微粒、蛋白质、甚至有血液,呈乳白色,多见于丝虫病,或肾周围淋巴管阻塞,如腹腔肿瘤、结核、胸腹部创伤等。


(三)气味


正常新鲜尿液的气味为来自尿液的挥发性酸,久置后因细菌分解尿素可出现氨臭味。


有时,当摄人某些药物或食物如蒜葱等,可使尿液呈特殊的气味,病理性的尿液气味可呈:


1.氨味新排出的尿即有氨味,常见于慢性膀胱炎和慢性尿潴留;


2.粪臭味常见于大肠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


3.苹果酸味常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四)比重


正常成年人在普通膳食情况下,尿比重波动于1.015~1.025之间。


1.比重增高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心力衰竭、高热、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时。


2.比重减低见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尿崩症等。


二、尿液化学检查


(一)酸减反应


正常尿液一般为弱酸性,其pH值约为6.5,有时可呈中性或弱碱性。尿液的酸碱改变可受疾病、用药及饮食的影响,尿液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素,也可使酸性尿变为碱性尿。


1.酸度增高如酸中毒、发热或服用氯化铵等药物时,其他如糖尿病、痛风、白血病时,尿液亦可呈酸性。


2.碱度增高如膀胱炎、碱中毒、肾小管性酸中毒时,尿液可呈碱性。


(二)蛋白质检查


正常人尿中仅少量蛋白质,尿试条检查呈阴性反应。各种原因造成尿内蛋白质含量超过150mg/24h,蛋白质定性试验呈阳性反应称为蛋白尿。导致蛋白尿的原因很多,可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蛋白尿


(1)功能性蛋白尿:剧烈活动、妊娠期、长时间暴露在严寒、高热等因素使肾血管痉挛或充血,肾小球通透性增加,尿蛋白一般不超过(+),定量多<0.5g/24h尿。


(2)体位性蛋白尿:又称直立性蛋白尿,在晨尿中无蛋白,较长时间站立后尿中蛋白量增高,而平卧后尿蛋白又减少或消失,系立位时局部因素引起肾脏被动充血所致。


2.病理性蛋白尿


(1)肾小球性蛋白尿:当肾小球滤过膜损伤,使其通透性增加,从而导致血浆蛋白的滤出量加大,肾小管不能将滤出的蛋白质完全重吸收时,发生蛋白尿,以白蛋白为主,蛋白质排出量常>3.5g/24h,多见于原发性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循环障碍、缺氧等。


(2)肾小管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滤过功能正常,而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所致的蛋白尿;以α2、β2微球蛋白为主,白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增加。见于肾盂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及慢性间质性肾炎等。


(3)混合性蛋白尿:是指肾小球和肾小管均受损,尿中可出现小分子及大分子量蛋白,见于慢性肾炎、肾小管间质病、糖尿病性肾病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4)“溢出性”蛋白尿:肾小球滤过及肾小管再吸收功能均正常;但由于血浆中异常蛋白质,如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血红蛋白或肌红蛋白增加,这些小分子量的蛋白质经肾小球滤出,肾小管不能完全重吸收而产生蛋白尿,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急性溶血性疾病等。


(5)组织性蛋白尿:受炎症、中毒或药物刺激的蛋白增加所致的蛋白尿。


(三)尿糖检查


正常人尿内可有微量葡萄糖, 尿内含糖量为0.56~5.0mmol/24h, 定性试验为阴性。


1.暂时性糖尿又称应激性糖尿,见于急性心肌梗死、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等,应激反应时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或延脑血糖中枢受到刺激,产生的暂时性高血糖和糖尿。


2.血糖正常性糖尿血糖正常,但因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能力减退,肾糖阈值降低引起的糖尿又称肾性糖尿;家族性糖尿是因先天性近曲小管缺损所致;慢性肾炎或肾病综合征也可因肾小管受损,导致对糖的重吸收障碍而出现糖尿。


3.血糖增高性糖尿见于糖尿病,因胰岛素分泌量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使体内各组织器官对葡萄糖的利用率降低所致。


4.其他糖尿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哺乳期的乳糖尿、遗传性半乳糖或果糖尿等。


(四)酮体检查


酮体是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的总称。一般检查法为阴性,当大量脂肪分解而导致这些物质氧化不全时,可使血内浓度增高而由尿排出,称为酮尿。酮尿见于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糖尿病性酮症见于妊娠剧烈呕吐、子痫、重病人不能进食、消化吸收严重障碍等。


三、显微镜检查


沉渣,倾于玻璃片上覆以盖片镜检。取新鲜混匀尿液10ml于试管内, 以2000r/min离心沉淀3~5min, 弃除上清液, 剩0.2ml


1.红细胞正常人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0个或偶见,如平均>3个,尿外观正常者,即称镜下血尿。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结核、肾结石、肾肿瘤、肾盂肾炎及膀胱炎或血友病。


2.白细胞正常人尿沉渣镜检每高倍视野<5个,轻度增多见于急性肾炎时,明显增多见于泌尿系统感染(肾盂肾炎、肾结核、膀胱炎)。


3.上皮细胞正常尿液中所见少量扁平上皮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系肾、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处脱落混入。肾实质损害(急、慢性肾炎、肾小管坏死性病变)时可见到肾小管上皮细胞(又称小圆上皮细胞)。此类细胞发生脂肪变性时,胞质中充满脂肪颗粒,称脂肪颗粒细胞;肾充血、梗死、血红蛋白沉着时,该细胞中含棕色颗粒,即含铁血黄素颗粒。移行上皮细胞,正常偶可见到,若大量出现,则见于输尿管、膀胱、尿道炎;复层鳞状上皮细胞,又称扁平上皮细胞,多见于成年女性,少量无意义,大量提示尿道炎。


4.管型管型是蛋白质在肾小管、集合管中凝固而成的圆柱形蛋白聚体。


(1)细胞管型:管型内含细胞或细胞碎片,所含细胞量大于管型体积1/3时称为细胞管型。按管型中所含细胞的种类分为:上皮细胞管型:提示急性肾小管坏死,肾淀粉样变性,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重金属、化学物质中毒。红细胞管型:常见于泌尿系统出血(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血型不合的输血、肾梗死、肾血栓及狼疮性肾炎)。白细胞、脓细胞管型:提示肾实质有感染。


(2)颗粒管型:肾实质病变的变性细胞分解产物或血浆蛋白崩解的颗粒聚集于管型中构成。见于慢性肾炎、急性肾炎后期。


(3)透明管型:主要由肾小管分泌的T-H糖蛋白构成。健康人尿中偶见,发热、麻醉、剧烈运动和急、慢性肾炎,肾盂肾炎、高血压及心力衰竭时增多。


(4)蜡样管型:由颗粒管型衍化而来,系细胞崩解的终产物,也可由淀粉样变性的上皮细胞溶解后形成。它的出现提示局部肾单位有长期阻塞性少尿或无尿现象,肾小管病变重、预后差,见于慢性肾炎晚期、肾衰竭或肾淀粉样变性。


(5)脂肪管型管型:基质中含脂肪滴,系小管上皮细胞脂肪变性的产物,见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和中毒性肾病。


5.结晶体尿中盐类结晶的析出,取决于该物质饱和度和尿的pH、温度及液体物质的浓度。常见的尿酸、草酸钙、碳酸盐类一般无临床意义,但若经常出现于新鲜尿中并伴有较多红细胞,应考虑结石的可能。急性肝坏死时,尿中可出现亮氨酸、酪氨酸结晶,磺胺药结晶对临床用药有参考价值。


6.尿沉渣计数——Add is计数


尿沉渣计数指12h尿沉渣中有机物的数量。


(1)参考值:白细胞<100万/12h,红细胞<50万/12h,管型(透明)<5000/12h。


(2)意义:各类肾炎患者尿中细胞和管型数均有增加,肾盂肾炎、尿路感染以及前列腺炎时的细胞数明显增加。


免费领取河南成考报考指导资料
姓名:   电话:   点击领取
上一篇
专升本《医学综合诊断学》第四章(实验室检查)知识点总结(4)
下一篇
专升本《医学综合诊断学》第四章(实验室检查)知识点总结(2)
可信网站 安全验证 实名验证
声明:本网站是社会性质成人高考信息交流网站,致力于帮助广大河南成人高考考生解决问题顺利通过考试,所有信息以河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内容为准!
河南成人高考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和建议:aue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