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地理是河南成人高考高起点本科层次文科类专业必考科目史地综合中的一部分内容,河南成人高考网为各位考生整理了各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课后练习题及解析。人文地理探讨各种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扩散和变化,以及人类社会活动的地域结构的形成和发展规律。“人文”二字与自然地理学的“自然”二字相对应,泛指各种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现象。学习人文地理,对于我们现在社会的进步、文化的进步、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章的内容是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第三章 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
本章知识点
民以食为天,粮食一直都是人类关注的最基本的问题。学习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农业生产的特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农业技术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我国的农业生产。
一、农业生产的特点
1.地域性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动植物,动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空气、水分、阳光等自然条件。由于世界各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技术条件差别很大,因而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
2.季节性和周期性
由于作物生长发育受热量、水分、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这些自然因素随季节变化呈有规律的变化,所以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和周期性。同样,捕鱼、造林、畜牧等也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二、影响农业生产的条件
1.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非常显著,从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等方面简要说明如下:
(1)气候。光热、降水等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特别是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密切。大风、暴雨、冰雹、寒潮、霜冻等灾害性天气也常给农业生产造成损失。
(2)水源。只靠天然降水往往不能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因此需要灌溉。临近河湖,或有地下水源、高山雪水,便于修渠打井进行灌溉的地方,农作物收成较有保证;反之,缺乏水源不能进行灌溉的干旱地方,农业生产就有很大困难。
(3)地形。世界各地的地形多种多样,直接、间接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例如,许多平原地区地势广阔平坦,土层深厚,不仅易于开垦大片耕地,便于生产操作,而且有利于实现水利化和机械化。
(4)土壤。土壤是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直接供给作物养分。肥沃的土壤,作物生长比较旺盛,单位面积产量较高。世界各大洲的温带草原和肥沃的冲积平原,多半是农业发达的地方。
2.社会经济条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国家的政策和措施。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税收办法,限制或鼓励扩大种植面积,以及提高或压低农产品的价格等做法,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2)城市和工业的发展与分布。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的兴起或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这就要求农业提供商品粮及副食品。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
(3)市场需求量。国内外市场的需求对农业生产的类型和产量影响很大。当市场上对一种农产品的需求增大时,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农民就会设法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或者扩大种植面积。反过来,农民就会缩减某种产品的生产。
3.农业技术改革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主要工业国家都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科学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农业实现了现代化,即实现了农业机械化、电气化,以及科学育种、耕作、施肥方法的普遍使用。
三、主要农业地域类型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经过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确定的地域内形成的与当地的自然、经济、技术条件相适应的、相对稳定的农业生产体系。
到20世纪末,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有六种:
(1)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以及部分热带雨林气候区。中国、印度的水稻种植约占世界的1/2。东南亚的泰国、越南、缅甸是主要的稻米输出国。
(2)大牧场畜牧业:依托于大面积的天然草场,形成的以放牧为主的畜牧业生产体系。主要分布在美国平原的西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新西兰、阿根廷的草原地区。阿根廷是世界主要的牛肉输出国,澳大利亚则是世界最重要的羊毛输出国。
(3)种植园农业:以商品率高的经济作物种植为主的集约化管理的种植园,主要分布在拉丁美洲、东南亚、南亚、美国南部以及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如巴西的咖啡种植园、泰国的天然橡胶种植园、非洲科特迪瓦的可可种植园等。
(4)商品谷物农业:主要指水稻以外的商品粮生产体系,即以小麦、玉米为主的商品粮生产体系。比较重要的有美国的小麦地带、玉米地带,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乌克兰等的小麦生产地带,以及俄罗斯的玉米生产地带等。
(5)乳肉畜牧业:在20世纪后半叶,发达国家大城市及集中工业区对乳肉的需求,刺激其附近地区专门化的乳肉畜牧业发展,形成了该生产体系。主要分布在北美五大湖地区、欧洲西北部的丹麦、荷兰等国家,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21世纪,随着世界许多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高速公路等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供应大型城市及城市群、集中的工业区乳肉需求的乳肉畜牧业发展迅速,分布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大型城市及城市群附近。如中国内蒙古自冶区的乳肉畜牧业。
(6)混合农业: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地。
四、世界粮食生产和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粮食生产发展很快,其中最主要的是小麦、稻谷和玉米,这三种粮食产量约占粮食总产量的2/3。小麦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世界的小麦生产,主要分布在北温带。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小麦出口国。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高温多雨、人口稠密的亚洲南部和东部,即热带和亚热带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稻米生产国。玉米多分布在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美洲、亚洲、欧洲、非洲种植都较多。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玉米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产量大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2。按大洲来说,亚洲粮食产量最大,北美洲和欧洲次之。按国家来说,中国、美国、印度、俄罗斯四国粮食产量最多,年产量都在1亿吨以上。如果按人口平均计算,粮食产量最多的是北美洲和大洋洲。亚洲和拉丁美洲人均产量较低,非洲则最低。目前世界粮食出口国主要有美国、加拿大、法国、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其中美国出口的粮食约占世界粮食总出口量的1/2。
五、世界粮食问题及其解决途径
世界粮食生产地区不均。发达国家人口占世界1/4,生产的粮食占世界1/2。发展中国家人口占世界3/4,生产的粮食占世界1/2,因此人均产粮少、消费少。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许多国家缺粮问题日益严重;另一方面,少数发达国家又苦于粮食“过剩”卖不出去。
(1)世界粮食问题产生的原因:①粮食地区生产不平衡;②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落后,经济结构单一,人口增长快,贫困问题突出;③受旧经济秩序的束缚。
(2)解决粮食问题的主要途径:①发展农业技术、调整农业结构,努力提高粮食产量;
②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积极发展民族经济;③加强国际合作和对话,建立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六、我国的农业生产
1.我国粮食作物的分布
我国粮食作物种类多,其中以稻谷、小麦、玉米最为重要。
(1)稻谷的种植: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以稻谷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区有湖南、江西、江苏、广西、四川、湖北、广东、浙江、福建、海南等。其他诸如安徽、重庆、贵州、云南以及东北地区的黑龙江、辽宁、吉林等地区也有大量稻谷播种。分布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四川盆地等地形区。
(2)我国小麦种植: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淮河流域和西北地区,河南、山东、安徽、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等地均以小麦作为首要粮食作物。其他地区如陕、晋、冀、苏、川、鄂及西藏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等也有大面积小麦种植。小麦适宜生长在温带,中温带以春小麦为主,暖温带以冬小麦为主。
(3)玉米的种植:种植范围极广,南起海南,北到黑龙江,西达新疆,东至江苏,均有种植。其中以玉米为首要粮食作物的地区有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山西、陕西等。这些地区大多位于中温带,一部分位于暖温带。但是南方亚热带的玉米播种面积也很大,产量也很高。
2.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分布
(1)棉花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对商品棉的需求,已初步形成了江汉平原,长江下游滨海、沿海平原,冀中南、鲁西北和豫北平原,黄淮平原以及南疆五大商品棉基地。
(2)桑蚕丝是我国的传统经济作物,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江浙一带的太湖流域是全国最大的桑蚕丝生产基地。此外还有广东的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
(3)花生和油菜是我国最主要的油料作物。花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的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的沙土和丘陵地区,山东省的花生产量常居全国首位。油菜是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四川省的产量居全国第一。
(4)我国糖料作物主要是南方的甘蔗和北方的甜菜。甘蔗生长期长,需水需肥量大,喜高温,南方的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等省区是甘蔗的主要产区。甜菜是北方的糖料作物,喜温凉,耐盐碱干旱,生长期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是甜菜的重要产区。
3.我国的畜牧业生产
畜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尺度。我国的天然草场分布在东北平原西部一辽河上游一阴山山脉一鄂尔多斯高原东缘一乌鞘岭一青藏高原东缘一线以西、以北地区,这里草原辽阔,水草肥美,是我国畜牧业的集中分布区。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是我国的四大牧区。饲养方式以放牧为主,畜群构成以养羊为主,其次是牛、马、骆驼、牦牛等。该线以东、以南是我国农业的主要分布区,畜牧业主要是以家庭副业的形式,结合耕作业发展起来的,饲养方式以圈养为主,养猪业占的比重大,此外是养羊、牛、马、鸡、鸭、鹅等。大城市附近形成了产业化经营的畜牧业,向城市市场提供新鲜的肉、乳、禽、蛋等产品。
4.我国农业生产的产业化经营
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是指根据当地资源条件,择优确定农业的主导产业,通过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和市场化经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连接成一个完整的产业系统,实现种、养、加、产、销一体化经营。实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使分散经营的农户与大市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利于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充分发挥区域的优势,合理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逐步建立起高效农业体系。这样既可以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又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进而实现农村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
章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有关世界粮食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已达70亿,人均粮食占有量已经下降到了温饱水平之下
B.发展中的农业大国生产的粮食被发达国家大量的挥霍浪费
C.粮食生产的地区不平衡,一些发展中国家缺粮问题严重
D.东亚和东南亚是全世界缺粮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2.我国以草原畜牧业和灌溉农业著称,蕴藏着丰富的煤、铁、稀土、镍矿等资源的区域是()。
A.内蒙古自冶区、宁夏和甘肃
B
青海和西藏自冶区
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3.粮食产量和出口量都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是()。
A.印度 B.中国 C美国 D.俄罗斯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C 2.A 3.C
以上是河南成人高考地理人文地理部分第三章的内容,考生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更多河南成人高考资料,如需获取帮助请联系在线指导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