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商丘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济源 |
当前位置: 河南成人高考网 > 专升本学习资料 > 文章详情

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六章练习题解析

来自:河南成人高考网
时间:2020-09-15


导读:在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层次的考试中政治是一门必考科目,河南成人高考网为考生整理了本课程的知识点详解和练习题解析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考纲解读:本章节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等基本概念;理解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一、选择题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
B.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2.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被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上层建筑决定经济基础的原理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4.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A.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5.改革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普遍性,它是()。
A.社会制度更替的一种形式

B.对社会体制进行改善和革新
C.统治阶级向被统治阶级妥协

D.革命阶级反对反动统治阶级的斗争
6.每个人在历史活动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及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A.人的活动是否富有创造性
B.从事活动的人是否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C.人的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以及活动实现的程度
D.从事活动的人是否具有非凡的才能

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是因为()。
A.生产力是第一性的,生产关系是第二性的

B.生产决定分配和消费
C.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杰会

D.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
8.上层建筑是指()。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
C.党委宣传部和组织部
D.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宗教、艺术、道德、哲学等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设施和组织机构
9.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
A.人民内部矛盾

B.非对抗性矛盾
C.生产增长跟不上人们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矛盾
D.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二、辨析题
1.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
三、简答题
1.简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简述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3.简述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四、论述题
1.试用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阐述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2.试述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选择题
1.C【解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2.D【解析】杰出人物是指那些反映历史规律及其发展趋势,代表进步阶级或阶层利益,对社会发展起显著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
3.A【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符合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原理。
4.D【解析】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5.B【解析】社会改革是在一定社会制度下,为了解决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的某些部分或环节,使该社会制度得到持续存在与发展或自我完善,而对社会体制进行的改善与革新。
6.C
7.D【解析】内容决定形式,生产力是内容,生产关系是形式,所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8.D
9.D【解析】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二、辨析题
1.正确。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直接表现,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主要表现在:第一,在社会发展的量变过程中,即在同一社会形态内部,阶级斗争推动社会的进化,即推动社会在不改变当前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性质的前提下进行改革与调整,同时为社会形态的质变,即最终以新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取代旧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准备条件和积蓄力量。第二,在社会发展的质变过程中,即在新的社会形态取代旧的社会形态时,阶级斗争打碎旧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推动着社会形态的更替,使社会发展到新的阶段。

2.错误。(1)这种说法把人民群众和英雄人物对立起来,违背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民群众作为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应该说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2)历史唯物主义不否认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英雄人物都是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造就并涌现出来的,他们的历史作用必须和人民群众的实践紧密结合,和人民群众一起充当历史的“剧中人”和历史的“剧作者”。英雄人物如果脱离了群众,就将一事无成。
三、简答题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历史发展中起推动作用。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物质资料生产活动的主体是劳动群众。作为物质生产的承担者的劳动群众,创造了人们吃穿住行等必需的生活资料和从事政治、科学、文化艺术等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前提。他们还积累生产经验、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开发劳动对象等,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也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通过生产实践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和设施。没有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设施,任何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或精神生产都无法进行。同时,人民群众的生活、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精神产品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还通过民间文化、民间艺术等直接参与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也创造并改造着社会关系。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替最终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人民群众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

2.社会革命标志着社会形态的质变,其实质是先进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第一,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旧的上层建筑又极力维护旧的生产关系时,必须通过社会革命这一手段来摧毁社会发展的障碍,从而使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社会革命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形式。第二,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革命是被压迫者和被剥削者的盛大节日,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那样以新社会制度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第三,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革命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建设一个新世界。革命阶级只有在革命实践中,才能学会建设新社会的本领。
3.(1)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社会发展的上升性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决定的。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不断上升的过程。(2)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是曲折的、复杂的,总会遇到各种曲折,是曲折发展的,是指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反复、停滞和倒退现象。(3)社会发展既是前进的又是曲折的,所以社会发展表现为螺旋式或波浪式的前进。

四、论述题
1.(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的矛盾运动,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这一规律的基本内容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2)在社会实践中尊重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历史唯物主义对我们的要求。它指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当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它有力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已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它就严重地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只有改革生产关系中那些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东西,才能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前提下,对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某些方面、环节和具体制度的改革,其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国的生产力是相对落后的、多层次的,我国的生产关系应当适应生产力的这种状况。因此我国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必经阶段,所以要进一步完善它,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2.(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2)群众观点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观点,基本内容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3)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依靠群众”,这是无产阶级政党一切工作的基本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群众路线既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群众史观的贯彻和体现,又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原理的运用。(4)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的根本前提。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为,实现党的正确领导。第二,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密切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克服官僚主义和各种腐败现象,从而使党的事业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第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才能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从而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


以上就是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六章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的练习题解析,内容仅供考生参考,如需获取全部学习资料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还可以与在线指导老师联系领取。


免费领取河南成考报考指导资料
姓名:   电话:   点击领取
上一篇
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七章考点(1)
下一篇
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第六章考点(5)
可信网站 安全验证 实名验证
声明:本网站是社会性质成人高考信息交流网站,致力于帮助广大河南成人高考考生解决问题顺利通过考试,所有信息以河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内容为准!
河南成人高考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和建议:aue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