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层次的考试中政治是一门必考科目,河南成人高考网为考生整理了本课程的知识点详解和练习题解析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第六章 社会发展的动力系统和历史进程
考纲解读:本章节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基本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斗争、社会革命和改革、人民群众、历史人物等基本概念;理解社会基本矛盾、阶级斗争、社会革命、改革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把握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科学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科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
(一)科学技术的本质
科学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基础上通过理论思维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本质上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
技术是对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技巧、能力的总称,本质上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手段。
(二)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
科学技术本身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成就,其一旦形成又反过来成为人们进一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工具,提高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效率。从这个意义上说,科学技术本身天然地具有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社会功能。因此,马克思曾称其为“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科学技术包括科学与技术两个部分。技术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的总称。科学是人们在实践活动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本质上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作为理论形态、知识形态的力量,科学技术还不能直接实现对自然的改造,必须加人生产过程,物化到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中去,才能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成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实现对自然界的改造。科学技术物化为生产力主要是通过如下途径实现的:第一,通过教育和学习,科学技术可以转化为劳动者的经验和技能,使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提高。第二,通过技术发明和创造,科学技术可以物化为劳动资料,使劳动效率得到提高。第三,通过开发和创造,科学技术可以拓展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并创造出新的劳动对象,使劳动对象的数量、质量和利用率得到提高。第四,科学技术应用于管理过程,可以优化生产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生产力资源的有效利用水平得到提高。
(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成为现代生产力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无论是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生产力实体性要素,还是管理、教育等生产力非实体性要素,如果没有足够的科学技术含量,必然遭到淘汰,不再成为生产力。第二,科学技术已经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先进的因素,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要素。
(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实指导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原理对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第一,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第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原理,要求我们切实认识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必须把发展科学技术提高到战略性地位,认识“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性。第三,现代科学技术对发展生产力的巨大推动作用,要求我国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应用于生产实践。第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求我国把科学技术提高到优先发展的战略性高度,发展高科技和知识经济。
以上就是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的部分考点总结,内容仅供考生参考,如需获取全部学习资料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还可以与在线指导老师联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