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层次的考试中政治是一门必考科目,河南成人高考网为考生整理了本课程的知识点详解和练习题解析以供考生复习参考。
第五章 社会存在发展的基础和基本结构
考纲解读:本章节要求考生了解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国家等基本概念;理解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掌握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的基本原理;学会用唯物史观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历史观,亦称社会历史观,是指人们认识社会历史现象、解决社会历史问题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根本方法。历史观是世界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存在与发展中各种物质要素、物质活动和物质关系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等三个基本的方面。在整个社会存在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起着主要的决定性的作用。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活动和精神生活的总和。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这是因为:第一,它是一切社会历史观都无法回避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社会历史概括起来即社会物质现象和社会精神现象两大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这对范畴就是对这两类现象的最高概括和抽象。任何从哲学高度研究社会历史的理论,都必须对这两类现象及其关系作出回答。第二,它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延伸。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必然要体现在哲学研究的一切领域,体现在社会历史观中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第三,它是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这两种对立的历史观的根本标准。凡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就属于唯物史观亦即历史唯物主义;凡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就属于唯心史观亦即历史唯心主义。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和斗争,归根到底是围绕着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谁决定谁这个根本问题的不同回答展开的。第四,它是人们社会实践中和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基本问题。
二、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主本智霜
(一)唯心史观及其根本缺陷
唯心史观,亦称历史唯心主义,指主张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社会历史观。
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在于:第一,唯心史观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总是将思想动机之类的社会意识当作社会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第二,唯心史观不懂得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总是将少数英雄、帝王、统治者当作社会历史的主人与创造者。唯心史观主要表现为唯意志论和宿命论两种形式,对人们的历史活动都是有害的。唯意志论认为,人的主观意志是整个世界,从而也是社会历史的本体或本质,个别人物可以左右历史的发展,“伟人”“英雄人物”的思想动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宿命论认为,人的命运和社会变化受某种神秘力量的支配,人的活动没有任何自由和主动性,一切听从命运的支配。
(二)唯心史观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唯心史观也不是凭空产生的,它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社会根源、阶级根源和认识论根源。
首先,社会根源。在资本主义大生产发展起来以前,整个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科学都很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规模狭小,社会的发展和变化较为缓慢,各个国家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缺乏联系。因此,社会内部的矛盾运动规律和深层次的经济原因不能充分暴露和展开;加上人们眼界狭小,看不到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也不易看到社会的发展变化,更看不到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历史发展过程的共同性、普遍性。人们看不到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就只能用主观臆测去替代社会历史发展本身的客观联系。其次,阶级根源。在阶级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没有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权利,只能在剥削阶级的压榨下从事繁重的体力劳动,故而不可能产生出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另外,剥削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总是把剥削制度说成是天意和神意,贬低物质的作用,夸大精神的作用,贬低广大劳动者的作用,夸大少数统治者的作用,因此导致唯心史观和英雄史观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最后,认识论根源。自然规律是自然界中各种客观的物质力量互相作用的结果;而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而形成的,因此一切历史事件和社会活动就不可避免地被打上有关人们思想的印记,特别是其组织者和发动者的思想烙印,这就容易使人产生一种错觉,似乎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思想动机和少数英雄人物决定的。唯心史观正是利用了这一点,夸大社会意识的作用,而不去揭示社会意识背后的物质动因,夸大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而不去揭示英雄人物创造力的真正源泉。
三、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
(一)唯物史观的创立
唯物史观,亦称历史唯物主义,指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社会历史观。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独创,但也不是凭空产生的,有着深厚的思想理论来源和深刻的社会历史条件。
第一,启蒙时代以来欧洲资产阶级思想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探索与批判是唯物史观创立的主要思想理论来源。例如,法国启蒙思想家爱尔维修提出“人是环境的产物”的观点,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从经济上对社会进行分析,法国历史学家基佐提出从社会本身去认识和理解社会政治制度的观点。法国历史学家梯叶里把英国革命描写为资产阶级与贵族为各自阶级利益而进行的一场斗争,法国历史学家米涅认为阶级斗争是法国历史政治事件的动力。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对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激烈批判,主张用更合理的社会制度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等。上述思想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者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对马克思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具有重大启发意义,是马克思唯物史观最直接的理论来源之一。第二,工业革命以来欧洲资本主义迅速而充分的发展是唯物史观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工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迅速进步,这有利于使人们认识到物质的力量、经济的力量、生产的力量、劳动者的力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贸易、交通、通信的发展,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有利于人们从不同社会的比较中发现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另外、随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矛盾也日益暴露出来,社会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日益激化,无产阶级的力量也得以壮大,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二)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
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伟大贡献。唯物史观的创立是社会历史观的革命性变革。
第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宣告了真正彻底而完备的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唯物辩证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的统一,打破了唯心主义独霸社会历史领域的局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第一次创立了真正的完备、科学的唯物主义哲学体系。
第二、唯物史观的创立,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原理,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并最终为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必然规律,从而使社会主义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第三,唯物史观的创立,为人们认识和研究社会历史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使社会科学第一次有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第四,唯物史观的创立使无产阶级及其改造世界的奋斗第一次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南。唯物史观的创立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使无产阶级可以遵循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真正从自在的阶级成长为自为的阶级。
以上就是2020年河南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的部分考点总结,内容仅供考生参考,如需获取全部学习资料可在页面下方输入姓名和电话免费领取还可以与在线指导老师联系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