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河南成人高考医学类专业专升本层次需要考生考试《医学综合》科目,本网站整理出各章节考察知识点总结供考生参考,考生复习还是要以教材课本为主。
本章节考纲解读
本章节内容为输血,要求考生掌握输血的适应症和常见并发症,熟悉输血常见并发症的临床表现和处理。
输血的适应证
1.大出血是输血的主要适应证,特别是严重创伤和手术中出血,失血量超过1000ml,要及时输血。
2.贫血或低蛋白血症如有贫血或血浆蛋白过低者,手术前要输血。
3.重症感染输血可提供抗体、补体等,以增强抗感染能力。
4.凝血异常对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手术前应输给所需的血液成分或输给新鲜血或血浆。
输血的常见并发症、临床表现及防治
并发症
输血一般是安全的,但有时可能出现各种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达3~12%。严重者可危及人生命,必须采取必要预防措施。常见并发症有:
1.与输人血液质量有关非溶血性发热反应、溶血反应、细菌污染反应、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与大量快速输血有关的并发症:循环超负荷、出血倾向和酸碱平衡失调。
2.疾病传播肝炎、艾滋病、疟疾等。
二、防治
(一)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为最常见的输血反应。发热反应多发生在输血后15min至2h内, 往往先有发冷或寒战,继以高热,主要原因首先是血液内有致热原存在,其次是白细胞所致的免疫反应。主要表现为畏寒发热及头痛,防治措施包括:
1.严格执行无菌术;
2.对曾经发生输血反应者,输血前可肌肉注射地塞米松5~10mg;
3.对反应严重者应停止输血,并肌肉注射异丙嗪或哌替啶;
4.对症治疗,高热时可用解热镇痛药或物理降温方法。
(二)变态反应和过敏反应
因血中含有致敏物所致。轻者皮肤红痒,出现荨麻疹;较重者有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更重者发生喉头水肿,或过敏性休克。防治措施:
1.严格挑选供血者;
2.有过敏史的受血者, 于输血前30min肌注或静注地塞米松10mg或苯海拉明20mg;
3.症状轻者,可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0mg或异丙嗪25mg,也可肌注地塞米松5~10mg;
4.症状严重者,应保证有效的液体通路,防治休克,并应用1/1000肾上腺素0.5~1.0ml皮下注射;气管痉挛或喉头水肿严重者,应尽早作气管切开。
(三)溶血反应
为最严重的输血反应。绝大多数是免疫性的, 即输入ABO血型不配合的红细胞所致,少数是非免疫性的,如输入低渗液体、过冷或过热破坏红细胞等。麻醉中的手术病人唯一最早的征象是伤口渗血和低血压。急性溶血反应通常进血不到20ml病人即感到心前区闭塞,腰背剧痛,出现呼吸急促,血压下降,血红蛋白尿,甚至急性肾功能衰竭。预防的关键在于严格输血手续和确保血液质量,紧急处理的重点是抗休克、保护肾功能。
1.抗休克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输人血浆、右旋糖酐等来纠正低血容量,维持血压,同时纠正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溶血原因查明后,可输同型新鲜血液,以补充凝血因子和纠正溶血性贫血。
2.保护肾功能可给予5%碳酸氢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使尿液碱化,促使血红蛋白结晶溶解,防止肾小管阻塞。血压稳定时,可用呋塞米或20%甘露醇等利尿,防止肾衰竭,后期如无尿、氮质血症或高钾血症等症状出现,可用腹膜或血液透析等治疗。
3.防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输入血型不合血量超过200ml时,要考虑使用肝素治疗。
4.血浆交换治疗能去除循环血内不配合的红细胞及其破坏的有害物质和抗原-抗体复合物。
5.延迟性溶血反应发生在输血后7~14日,主要是由于输入未被发现的抗体所引起。
主要症状是不明原因的发热和贫血,也常见黄疸、血红蛋白尿和血红蛋白降低。一般并不严重,经上述方法处理后,都可以治愈。
(四)细菌污染反应
致病菌多为G杆菌,即使输血量少,也常致寒战高热、烦躁不安,重者休克、甚者多器官衰竭。遇此情况立即停止输血,取瓶内血直接涂片染色查菌,并作瓶内血和患者血细菌培养。预防应强调无菌操作,不用可能污染的血。治疗原则是积极抗休克、抗感染。
(五)循环超负荷
心脏代偿功能减退的病人,如心脏病病人、老年人、幼儿或慢性严重贫血的人(红细胞减少而血容量增多者),输血过量或速度太快,可因循环超负荷而造成心力衰竭和急性水肿。早期症状是头部剧烈胀痛、胸紧、呼吸困难、发绀、咳嗽、大量血性泡沫痰。有周身水肿、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静脉压升高,严重可致死。治疗应立即停止输血,半坐位、吸氧和利尿。无效者,四肢轮轧止血带,以减少回心血量。严格控制输血速度,或采用换血输血法,即抽出患者的血浆后再输人等量的浓缩红细胞。
(六)出血倾向
大量快速输血可发生创面渗血不止或术后持续出血等凝血异常问题,原因是患者体内凝血因子被稀释,凝血因子Ⅴ、Ⅷ和Ⅸ的耗损以及血小板因子减少等。大量出血时,在损失大量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同时,剩下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又将在止血过程中被消耗。每输库血3~5单位,应补充鲜血1单位。可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情况,补充相关血液成分,如新鲜冰冻血浆、凝血酶原复合物、多血小板血浆等。
(七)酸碱平衡失调
库血保存时间越长,血浆酸性和钾离子浓度越高。大量输血常有一时性代谢性酸中毒,若机体代偿功能良好,酸中毒可迅速纠正。由于库血钾出自红细胞,输人体内后可返回红细胞内,大量输血后一般很少引起钾中毒;但对已有高血钾的病人,应提高警惕。而另一方面,大量枸橼酸盐代谢后产生碳酸氢钠,可引起代谢性碱中毒,会发生低血钾。因此,对大量输血的病人,应根据血气分析和电解质测量结果,来进行治疗。
(八)疾病传播
输血及其血液制品都可能传播疾病,其中最常见而严重的是输血后肝炎,主要有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近年来迅速蔓延的艾滋病(AIDS) , 也可经输血传播, 国内已发现因使用血液制品而感染艾滋病的病人,此病死亡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疗法。①严格掌握输血适应证,非必要时应避免输血;②杜绝传染病病人和可疑传染病者献血;③对献血者进行血液和血液制品检测;④鼓励自体输血。
以上知识点总结仅供考生参考,考生备考还要以教材课本为主,考生如需获取更多资料可在页面下方填写姓名和电话点击领取2020河南成人高考学习资料和招生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