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区: 郑州 | 开封 | 洛阳 | 平顶山 | 安阳 | 鹤壁 | 新乡 | 焦作 | 濮阳 | 许昌 | 漯河 | 三门峡 | 商丘 | 周口 | 驻马店 | 南阳 | 信阳 | 济源 |
当前位置: 河南成人高考网 > 专升本学习资料 > 文章详情

专升本《医学综合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知识点总结

来自:河南成人高考网
时间:2020-07-23

生理学是成人高考专升本医学类专业考试科目医学综合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生理学是研究人体内各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和控制的科学,对考生进入本科的学习具有很大的帮助,所以考生要努力把基础知识掌握牢固,才能在考试中取得不错的成绩。




第一节细胞的跨膜物质转运

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形式有:单纯扩散、易化扩散、主动转运、大分子物质的出胞(胞吐)、人胞(胞吞)作用。从细胞是否主动提供能量又可分为:被动转运、主动转运。
一、单纯扩散
是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 如0, 、COz, 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移动的过程。其跨膜扩散的多少取决于膜两侧该物质浓度差和膜的通透性。

单纯扩散是属被动转运,物质顺电-化学梯度,不消耗能量;主要转运的是一些脂溶性的小分子物质。
二、易化扩散
指某些非脂溶性或脂溶性较小的物质,如葡萄糖、无机盐等,在膜上的特殊蛋白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的过程。通过蛋白质的作用,可使该物质转运加速,故称为易化扩散。
借助于载体蛋白的扩散过程称载体易化扩散;借助于通道蛋白的扩散过程称通道易化扩散。通道易化扩散主要转运细胞内、外的离子,按转运离子的不同分为钠通道、钾通道、钙通道、氯通道等。
三、主动转运
主动转运是指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物质的分子或离子逆电-化学梯度进行跨膜转运。
主动转运和被动转运(单纯扩散和易化扩散)的主要区别在于:主动转运时,膜或膜所属的细胞提供了能量,物质分子或离子可以逆电-化学梯度而移动;而被动转运时,物质分子只能作顺电-化学梯度的移动,膜并未对这种移动提供能量(物质移动所需的能量来自高浓度溶液所含的势能或来自电能,因而不需要另外供能)。
四、大分子物质的出胞、入胞作用
1.出胞作用即胞吐,指细胞通过多种复杂结构的变化,使细胞内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团块物质从胞内排出到胞外的过程,如内分泌细胞分泌激素,神经细胞释放递质等。
2.入胞作用即胞吞,指通过细胞膜的变形,使胞外某些大分子或团块物质进入细胞内的过程。若进入细胞内的物质为固体物质,则称为吞噬,如白细胞吞噬细菌;若进入细胞内的物质为液体物质,则称为胞饮。
第二节细胞的兴奋性和生物电现象
一、刺激、兴奋和兴奋性
1.刺激生理学上把能引起机体反应的各种体内、体外环境的变化,统称为刺激。
2.兴奋机体组织、细胞在受到刺激后所发生的外部的形态及内部的理化性质等一切变化的统称。
3.兴奋性指组织细胞具有对刺激产生生物电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
二、刺激引起兴奋的条件
能引起组织发生反应的有效刺激的条件是:刺激强度、持续时间、强度一时间变化率。

组织产生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或者说刚刚足以引起组织、细胞去极化达到某个临界值而其中在后两个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刺激强度的大小是作为衡量兴奋性高低的指标。
引发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或刺激阈、阈值。兴奋性与咸值之间存在着反比关系。刺激强度等于值的刺激称为阈刺激;高于阀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低于窗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
1.阈电位
阈电位是指能够导致膜对Na*通透性突然激增,诱发细胞膜产生动作电位高的临界膜电位的数值。
2.局部反应
阈下刺激虽不能引起动作电位,但可以引起少量的Na*内流,使细胞膜产生一个较小的除极化电位变化,只是这种除极化电位只局限于受刺激部位,且其幅度达不到阈电位水平,不能引发动作电位。这种阈下刺激引起的产生于局部、较小的除极化反应称为局部反应或局部兴奋。局部反应时的电位值称为局部电位。局部兴奋有以下3个基本特性:
(1)等级性:局部兴奋不是“全或无”的,而是随着阈下刺激的增大而增大。
(2)衰减性:局部兴奋不能在膜上做远距离的传播,随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和消失。局部电位只能沿着膜向邻近做短距离的扩布,并随着扩布距离的增加而迅速衰减乃至消失,这种扩布方式称为电紧张性扩布。局部兴奋的这种电紧张性扩布还是有重要生理意义的。
(3)总和:局部兴奋是可以互相叠加的,包括时间性总和及空间性总和。
三、细胞发生兴奋时兴奋性的变化
在细胞接受一次刺激而出现兴奋的当时和以后的一个短时间内,它们的兴奋性将经历一系列有次序的变化,然后才恢复正常。神经和骨骼肌细胞兴奋后,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一般分为4个时期:
1.绝对不应期可兴奋组织受到一次刺激而产生兴奋后的较短时间内,它无论再次受
零,Na*通道失活。
2.相对不应期
产生动作电位。相当于负后电位前半段持续时间,组织兴奋性低于正常水平,失活Na*通道在绝对不应期后的一段时间内,高于阈强度的再次刺激能够引起组织开始恢复。
3.超常期
相当于负后电位后半段持续时间。Na*通道基本复活,但膜电位的绝对值小于静息电位。相对不应期后,阈下刺激即可引起组织或细胞再次兴奋。
4.低常期
组织兴奋性低于正常。相当于正后电位持续时间,Na~通道完全恢复,但膜电位的绝在超常期之后的较长时间内,阈上刺激方可引起组织或细胞再次产生动作对值大于静息电位。

第三节兴奋在同一细胞(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同一细胞上兴奋的传导是以局部电流为基础的可扩布式传导过程。当细胞膜的某一小段受到足够强度的刺激而出现动作电位时,由于发生动作电位的部位出现了反极化,跨膜电位是外负内正,而邻接的未兴奋部位仍是外正内负。由于细胞内、外液都是导电的,于是在兴奋部位与邻接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了局部电流,其结果就使未兴奋部位膜内电位升高,膜外电位降低,产生了除极化。邻近未兴奋部位细胞膜除极化一旦达到阈电位,细胞膜中的钠通道便突然大量开放而产生动作电位。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整个细胞上的传导。动作电位向前传导后,原来除极化的部位又复极化。这种可扩布式传导方式具有安全性。
有髓神经纤维由于髓鞘有绝缘性,兴奋的传布只能在两个郎飞结之间形成局部电流,这样动作电位传导表现为跨越髓鞘,在相邻的郎飞结相继出现,称兴奋的跳跃式传导。有髓神经纤维由于兴奋是跳跃式传导,加上其轴突较粗、电阻小,因此其传导速度要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

第四节骨骼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一、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的传递北
(一)过程
当运动神经兴奋时,神经冲动以局部电流电传导方式传导到轴突的末梢,使轴突末梢膜(前膜)电压依从性Ca**通道开放,膜对Ca²*的通透性增加,Ca²*由细胞外进人细胞内,胞内的Ca**浓度增高,促进大量囊泡向轴突膜内侧面靠近,囊泡膜与突触前膜内侧面发生融合,然后破裂, 囊泡中的乙酰胆碱(ACh) 释放出来。ACh以扩散方式通过突触间隙, 与终板膜(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N受体相结合,使原来处于关闭状态的通道蛋白发生构象变化,使通道开放,Na*、K*、Ca*通过细胞膜(主要是Na*内流和少量K*外流),其结果是膜内电位绝对值减小,出现终板电位。终板电位与邻近肌膜产生局部电流,使肌膜除极化达阀电位后肌膜上的电压门控Na*通道大量开放,肌膜上出现动作电位,完成兴奋的传递。每一次神经冲动所释放的ACh能够在它引起一次肌肉兴奋后被胆碱酯酶迅速清除。

(二)特点
1、单向性传递兴奋只能从突触前膜传向突触后膜,而不能反向。
2.一对一传递运动纤维每有一次神经冲动到达末梢,都能使肌细胞兴奋一次,诱发一次收缩。
3.时间延搁这一过程花费的时间较长,大约需要1.0ms。包括递质的释放、递质与受体结合等过程。
4.易受药物和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

二、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
骨骼肌的兴奋-收缩耦联是指把肌细胞膜的以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丝滑行为基础的收缩过程联系起来的中介过程。Ca²*是耦联因子。兴奋-收缩耦联的三个基本步骤:肌细胞膜的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向肌细胞深部;三联管处的信息传递;肌质网(纵管系统)对Ca²*的贮存、释放和再聚积。
三、肌肉收缩的外部表现
(一)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肌肉受到一次阈上刺激产生一次收缩,称为单收缩。肌纤维产生一次动作电位时,肌肉发生一次收缩和舒张。
连续多次阈上刺激可引起的肌肉持续性发生复合收缩,称为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较低,后一次刺激引起的收缩会复合在前一次刺激引起的收缩的舒张期,这样连续进行下去,肌肉就表现为不完全强直收缩。如果刺激频率继续增加,后一次刺激引起的收缩会复合在前一次刺激引起的收缩的收缩期,那么肌肉就有可能在前一次收缩的收缩期结束以前或在收缩期的顶点开始新的收缩,于是每次收缩的张力或长度变化可以融合而叠加起来,使描记曲线上的锯齿形消失,这就是完全强直收缩。
(二)前负荷、后负荷、初长度、等张收缩和等长收缩的概念
1.前负荷指肌肉收缩之前所遇到的负荷或阻力。
2.后负荷指肌肉开始收缩之后所承受的负荷。
3.初长度指肌肉收缩之前由于前负荷使之被动拉长而具有的长度。
4.等长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只有张力的增加,而无长度的缩短,即肌肉开始收缩时表现的是张力增加,而长度不变。等长收缩时肌肉没有做功。
5.等张收缩指肌肉收缩时只有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


免费领取河南成考报考指导资料
姓名:   电话:   点击领取
上一篇
专升本《医学综合生理学》第二章(细胞)练习题
下一篇
专升本《医学综合生理学》第一章(绪论)练习题
可信网站 安全验证 实名验证
声明:本网站是社会性质成人高考信息交流网站,致力于帮助广大河南成人高考考生解决问题顺利通过考试,所有信息以河南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的内容为准!
河南成人高考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投诉和建议:aueedu@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