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脊神经的组成
脊神经共31对,包括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
每对脊神经都由与脊髓相连的前根和后根在近椎间孔处汇合而成。后根上有一膨大的脊神
经节,内含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其中枢突组成感觉性的后根,周围突构成脊神经的感觉纤维
成分。前根由运动纤维组成,其胞体位于脊髓灰质内。脊神经是混合性神经。
二、上肢重要神经的分布及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的大部分组成。此丛自颈根部出斜角肌
间隙,经锁骨中点后方人腋窝,围绕腋动脉排列,临床上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可在锁骨中点上
方或腋动脉周围进行。臂丛的主要分支有:
1.肌皮神经穿过喙肱肌,分布于臂部前群肌和前臂外侧的皮肤。
肌皮神经损伤:臂前群肌瘫痪,前臂外侧皮肤感觉障碍。
2.正中神经伴肱动脉下行到肘窝,继经前臂正中深、浅层肌之间下行,经腕管达手掌。
正中神经在臂部不分支,主要分布于前臂桡侧部分屈肌、旋前肌、鱼际肌及桡侧三个半指掌
面和手掌桡侧2/3的皮肤。
正中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前臂不能旋前,拇指不能对掌,鱼际肌萎缩,手掌变平坦,称为“猿手”。
3.尺神经沿臂内侧下行,经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至前臂,伴尺动脉下行,经腕
前面人手掌,分支分布于前臂尺侧部分屈肌,手的小鱼际肌和中间群肌及拇收肌,手掌尺侧
1/3和尺侧一个半指的掌侧皮肤,手背尺侧半及尺侧两个半指的背侧皮肤。
尺神经损伤:小鱼际及部分中间群肌萎缩,第4、5指末节不能屈,拇指不能内收,其他指
不能收、展,第45掌指关节伸直,指间关节屈曲,掌骨间隙深凹,形成“爪形手”。
4.桡神经由腋动脉后方沿肱骨桡神经沟行向外下人前臂。分支分布于上肢全部伸
肌、旋后肌、臂部及前臂背侧的皮肤。在手处分布于手背桡侧半及桡侧两个半指背面的皮
肤。肱骨中段骨折时常伤及此神经。
运动障碍:不能伸肘、伸腕、伸指,前臂旋后力弱,呈“垂肘垂腕”畸形。
感觉障碍:第1、2掌骨间隙背面(“虎口区”)的皮肤最明显。
5.腋神经于腋动脉后方起于臂丛,经肱骨外科颈达三角肌深面,分支分布于三角肌、
肩关节及臂部上1/3外侧的皮肤。
腋神经损伤:主要表现为肩关节不能外展,由于三角肌的萎缩,呈现“方肩”征。
三、胸神经前支的皮支节段性分布
前支共12对,其中上11对行于肋间隙内,称肋间神经;最下一对居第12肋下方,称为
肋下神经;胸神经前支分支分布于肋间肌、腹壁肌和胸、腹壁的皮肤,以及胸膜和腹膜壁层。
肌支支配肋间肌、腹前外侧肌群。
皮支呈节段性分布于胸腹壁皮肤:胸骨角平面——胸2,乳头平面——胸4,剑突平
面——胸6,肋弓平面——胸8,脐的平面——胸10,耻骨联合与脐相连线中点平面—胸12。
四、股神经的分布及损伤后的表现
股神经是腰丛的最大分支,沿腰大肌外侧缘下降,继经腹股沟韧带深面,于股动脉外侧
进人股三角,分支分布于股前群肌及股前面、小腿内侧面的皮肤。股神经损伤后,主要表现
为行走时抬腿困难,坐位时不能伸膝关节,膝反射消失,股前及小腿内侧皮肤感觉障碍和髌
骨突出。
五、坐骨神经的主要分支和分布
坐骨神经是全身最粗大的神经,自梨状肌下孔出盆腔,在臀大肌深面下降,经大转子与
坐骨结节之间达股后,于股后群肌间下降,分支支配股后群肌。至腘窝上方分为胫神经与腓
总神经。
二、动眼神经的分布及损伤后的主要表现
(一)分布
1、躯体运动纤维发自动眼神经核,支配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下斜肌、内直肌。
2、内脏运动纤维发自动眼神经副核,在睫状神经节换元,支配睫状肌、脉孔括约肌。
(二)损伤后的表现
1、上脸下、
2、眼外斜视、眼球不能向内、向上和向下方运动、
3、孔散大、患眼对光反射消失。
三、三叉神经分支的分布
三叉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含躯体传入纤维及躯体传出纤维。前者由三叉神经节的轴突
构成、入脑桥后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后者是由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的轴突构成,
伴感觉根出脑桥。由三叉神经节发出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三个分支。
1、眼神经
(1)泪腺神经:沿外侧壁外直肌上缘至泪腺(感觉)。
(2)额神经:在眶顶与上提肌之间前行,出眶上孔(切迹),分布于鼻背、上睑及额部
皮肤。
(3)鼻睫神经:在上直肌与视神经之间达内侧,分布于眼球角膜、睫状体、虹膜、泪囊和
鼻腔黏膜等。
(4)眼神经:由眠上裂出颅,分布于眼裂以上的头面部皮肤、眼球、眶和鼻腔黏膜。
2、上颌神经
(1)眶下神经:经眶下裂、下沟,出医下孔、分布于下、鼻翼、上唇的皮肤黏膜。
(2)额神经:分布于颧、部皮肤。
(3)上牙槽神经:分支分布于上颌牙齿、牙龈和上颌窦黏膜。
(4)翼腭神经:分布于鼻腔、黏膜及腭扁桃体。
(5)上颌神经:自圆孔出颅,分布于眼裂与口裂之间的面部皮肤、鼻腔、上颌窦及腭黏膜,
上颌牙齿、牙龈和腭扁桃体。
3.下颌神经
(1)耳顺神经:感觉性,分布于耳屏前、外耳道及区皮肤。
(2)颊神经:感觉性,分布于烟部皮肤及黏膜、
(3)舌神经:感觉性,分布于口腔底、香前2/3黏膜。
(4)下牙槽神经:经下银孔至刻孔浅出,分布于下颌牙齿、牙龈、類部及下唇皮肤黏膜。
分出下额舌骨肌神经(运动纤维)至二腹肌前腹、下颌舌骨肌。
(5)运动纤维:支配咀嚼肌等。
第四节内脏神经
中枢
一、内脏神经的组成
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的神经称为内脏神经。内脏神经分为内脏运动神经和
内脏感觉神经两种。
二、内脏运动神经的组成
1.交感神经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第1胸节至第3腰节的侧角,周围部包括
交感神经干、交感神经节和交感神经丛等。交感神经节依其所在部位分为椎旁节和椎前节。
(1)椎旁节:位于脊柱的两旁,每侧各有22~25个节。椎旁节借节间支连成串珠状,称
为交感神经干。交感干左、右各一,上自颅底下方,下至尾骨的前方。
(2)椎前节:位于脊柱的前方,如在腹腔干两侧的腹腔神经节、肠系膜上动脉根部的肠系
膜上神经节和肠系膜下动脉根部的肠系膜下神经节等。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交感神经兴
奋,心、肺功能增强,消化、泌尿功能减弱。
2.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副交感核和脊髓第2~4骶节的副
交感核。自低级中枢发出的节前纤维,在其所支配器官附近的器官旁节或器官壁内的壁内
节交换神经元,由节后纤维再分布于平滑肌、心肌和腺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
经兴奋,心、肺功能减弱,消化、泌尿功能增强。
三、内脏感觉神经
内脏感觉神经元的胞体也位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一般为假单极神经元,它的周围
突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骶神经2~4分布至内脏器官和心血管系统,接受各种
刺激,转变为神经冲动,再经中枢突传人脊髓和脑干,借中间(联络)神经元,一方面与运动神
经元联系,完成内脏反射;另一方面经过一定的传导途径,将冲动传到大脑皮质,产生内脏
感觉。